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知识手册

发布者:刘昕发布时间:2024-04-27浏览次数:10

  

 

一、政策背景1

1.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

2.新时期国家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有哪些新精神?1

3.什么是“五位一体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3

4.国际上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哪些?5

5.教学评估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什么作用?6

二、审核评估方案6

6.什么是审核评估? 6

7.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7

8.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 9

9.审核评估的对象及条件是什么?10

10.审核评估范围包括哪些内容?11

11.如何理解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之间的关系?12     

12.什么是审核评估的自选特色项目?13

13.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13

14.如何理解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14

15.如何理解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15

16.如何理解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16

17.如何理解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17

三、组织管理18

1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核评估组织管理中如何分工?18

19.审核评估的组织管理如何体现“管办评分 ”?18

20.专家组是如何构成的?19

21.专家培训有哪些要求?19

22.审核评估有哪些程序?20

23.审核评估中如何体现社会参与?22

24.国家为什么设立审核评估专项经费?22

25.如何创建优良评估风尚?23

四、评估信息化24

26.什么是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4

27.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审核评估中发挥什么作用?25

28.学校如何填报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27

29.评估专家怎样使用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8

30.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什么作用?28

31.怎样使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管理信息系统?29

32.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部分指标内涵说 31

五、学校工作35

33.为什么强调高校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35

34.参评学校撰写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要注意哪些问题?36

35.学校应准备哪些评建工作材料?37

36.学校接待评估专家需注意哪些事项?38

37.参评学校应以怎样的心态做好审核评估工作?39

38.学校怎样做好整改工作?40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引导性问

41

1. 定位与目标 41

1.1 办学定位  41

1.2 培养目标  42

1.3 教学中心地位 42

2. 师资队伍 43
    2.1 数量与结构 43

2.2 教育教学水平 44

2.3 教师教学投入 44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45

3. 教学资源 46

3.1 教学经费 46

3.2 教学设施 46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47

3.4 课程资源 48

3.5 社会资源 48

4. 人才培养过程 49

4.1 教学改革 49

4.2 课堂教学 49

4.3 实践教学 50

4.4 第二课堂 51

5. 学生发展 51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 51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 52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 52

5.4 就业与发展 53

6. 质量保障 54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4

6.2 质量监控 54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 55

6.4 质量改进 56

7. 特色项目 56

七、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与形式57

1.深度访谈 57

2.听课看课 57

3.走访考察 58

4.座谈会 59

5.文卷审阅 59

附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

 

一、政策背景

1.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律依据是 什么?

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律中,对开展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有着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2.新时期国家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有哪些新精神?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加强质量保障与评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二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三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四是“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 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五是“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六是“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3.什么是“五位一体”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答:新时期确立的“五位一体”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是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

一是强调高校自我评估,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和质量意识。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并使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高校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通过建立高校、国家基础状态数据库,形成常态监控机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一些核心数据,加强对状态数据的分析,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库在学校自查、政府监控、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分类开展院校评估,引导高校合理定位,促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院校评估分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两类,接受合格评估“通过”的学校,5 年后进入审核评估。院校评估是政府委托评估机构组织的,带有必须性质的评估;

四是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一方面鼓励专门机构和行业用人部门对高校的专业进行评估,促进人才培养与职业准入资格制度相衔接;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提高我国高校的专业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五是鼓励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聘请国际高水平专家对本校学科专业进行国际评估,同时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积极开展评估工作的国际交流,提高评估工作水平。

4.国际上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哪些?

答:国际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共同经验:

从周期上看,大部分国家每5~8年开展一次评估。

从内容上看,多数国家都是既开展学校评估,也开展专业认证及专业评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是评估的主要内容。

从模式上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认证模式,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结论一般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二是选优模式,主要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结论一般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几个等级。三是审核模式,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是否有自律机制。我国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就属于这种。但无论哪种模式,评估后专家组都要给出评估报告,促进学校自我改进。

从组织方式上看,可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政府主导型,二是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型,三是民间主导型。实行管、办、评相分离是多数国家评估的共同特点。

5.教学评估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什么作用?

答:本科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不仅能鉴定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诊断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并且能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促进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同时,教学评估还具有激励和督促作用,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我国以往开展的教学评估实践已充分证明,学校通过评估,教学工作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审核评估方案

6.什么是审核评估?

答:《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规定了“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其中审核评估是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审核评估是由政府主导,针对2000年以来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高校开展的制度性评估。

审核评估不同于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通过。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主要是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7.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就是要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二十字方针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评估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目标性原则,强调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三是多样性原则,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鼓励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的思想。四是发展性原则,强调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五是实证性原则,强调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以上原则贯穿于审核评估方案的内容中,贯穿于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中,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自建过程中。

8.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强调“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的理念。之所以强调“对国家负责”,是因为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通过审核评估,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的需要。

国家开展教学评估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审核评估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评估工作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审核评估倡导评估专家与学校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共同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体现“为学校服务”是的重要理念。

审核评估还强调“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评估只是外在的促进因素,目的是

促进高校增强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健全内部 质量保障体系才是落脚点。因此审核评估应充分尊重高校办学的多样性与自主性,从实际出发进行评价。

在审核评估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是因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审核评估方案的内容充分关注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估的真正受益者。

9.审核评估的对象及条件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对象包括两部分高校:一是凡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二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参加审核评估的学校应达到两个条件: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应达到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合格标准。二是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规定的相应标准,即2012年原则上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

设定这些门槛条件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高校为保障和提高质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评估不仅评学校,也评政府和学校举办方的职责是否落实。

10.审核评估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答:“审核评估范围”是围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所设计的审核内容,由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为审核项目,共有“6+1”项内容,分别是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在这六项之外,还另加了一个自选特色项目。第二部分内容为审核要素,把六大审核项目划分为24个要素。第三部分为 审核要点,把审核要素的核心内容体现在64个审核要点上(以上内容见附件)。

11. 如何理解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 要点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项目、要素、要点三者之间是一个整体,这些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所应该涉及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其次,项目包含要素,要素包含要点,但是要素和要点不仅包含方案中涉及的这些内容,还可以增加。也即下一级(要素和要点)是上一级的必要内容,但不是充分内容。

第三,各个项目和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例如,“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这一要素,一定会在后续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中具体体现。因此,在学校自评自建和专家考察时,除了重点考虑本身项目、要素、要点外,还要考虑与其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

审核项目、要素、要点这种关系,决定了对审核评估范围进行考察应该从上而下进行,考察时可以结合每所学校具体情况,对要素或要点进行添加或调整。而水平和合格评估则是自下而上进行考察,也就是下级各项指标达标了,上一级指标自然达标,逐级推演最终得出评估结论。这也是为什么叫审核评估范围,而不叫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因。

12.什么是审核评估的自选特色项目?

答:在审核范围的六个项目之外,增加了一个自选特色项目。这一项目的设立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开放性,体现了审核评估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学校可以在定位与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这六个项目之外,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自行选择(也可以不选)特色鲜明的项目,作为补充审核的内容。自选特色项目应该详细说明学校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今后怎么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

13.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涵盖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工作“四个度”进行审核。一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以上这几个方面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专家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审核,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质量做出全面的判断。

14.如何理解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答: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例如学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高等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从培养目标出发,经过若干教育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一个培养过程。适应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要高度重视这些教学环节,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15.如何理解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

答: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的、显性或隐性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教师和教学资源通常包括教师队伍,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经费,教材,教学仪器设备等。

教师和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国家有基本的要求,例如,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等,这些指标是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师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是教师质量

的体现。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学资源的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高,反之则低。

16.如何理解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调节等若干部分组成。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依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建立学校自身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学校应该依据这些质量标准,开展教学工作。学校应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开展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学校要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对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控作用,并结合自评工作,按年度形成并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应通过自我评估、督导检查、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调节、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如何理解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答: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学校应建立对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定期了解社会用人部门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映,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法等进行调整及改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和评价者。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服务工作的质量,归根到底表现为学生的素质是否得以提高,学习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学生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是学校工作质量的内在标准。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满意度。

三、组织管理

1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核评估组织管理中如何分工?

答:教育部统筹协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制定审核评估总体方案及规划,指导监督审核评估工作。

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所属院校的审核评估工作,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基础上进行补充,制定本地区审核评估具体方案和评估计划,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实施。

19.审核评估的组织管理如何体现“管办评分离”?

答:审核评估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审核评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实施;地方所属院校的审核评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逐步形成管办评分离的评估机制。

20.专家组是如何构成的?

答:为规范审核评估工作,提高审核评估质量,由教育部评估中心统一组建全国审核评估专家库,为教育部评估中心及各省(区、市)组织的审核评估工作提供专家资源。

审核评估专家组由组长、成员和秘书组成。专家组一般为9-13人,设组长1人,必要时可设副组长1人。专家组包括熟悉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的教育专家,同时还吸收行业、企业和社会用人部门有关专家参加。选聘评估专家时,将考虑参评学校的规模、类型、办学定位和学科结构。专家选聘坚持回避制度,对利益相关者(校董、兼职教授、校友、利益冲突者等)实行回避。各省组织审核评估时,外省(区、市)专家一般不少于进校考察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一。

21.专家培训有哪些要求?

专家培训是保障和提高评估质量的关键。审核评估建立了由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组成的评估专家培训制度。岗前培训是针对即将从事评估工作的评估专家而举办的资格培训。通过系统学习有关评估理论、评估政策、评估方案,掌握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了解评估相关纪律和规范要求,提高业务水平,确保评估质量。只有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的专家,才能从事审核评估工作。在岗培训是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面向审核评估专家定期举行的业务性学习,以提升专家的评估水平,提高评估质量。教育部评估中心与各地评估组织部门共同协商对审核评估专家进行培训。

22.审核评估有哪些程序?

答:审核评估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等。

⑴ 学校自评。参评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和审核评估内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同时提交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家进校考察。实施审核评估的机构应对学校提供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专家组在审核学校《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基础上,通过查阅材料、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考察教学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形式,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公正客观评价,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⑶ 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评估中心应按年度将所组织的审核评估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议,公布审议结果,并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参评高校的审核评估结论。

⑷ 评估结果。审核评估结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映,与学校办学、发展直接相关,学校要根据审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对评估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招生规模、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3.审核评估中如何体现社会参与?

答:社会力量参与评估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审核评估工作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采取以下形式:一是吸收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高等教育系统外部人员,以专家或观察员身份参与审核评估工作。二是审核评估工作中,将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三是充分利用社会专业评价机构调查的有关信息。四是在一定范围公布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4.国家为什么设立审核评估专项经费?

答:为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减轻参评学校经济负担,国家设立评估专项经费。专家组评估考察所有费用(含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评审费、材料费、通讯费等)皆由审 核评估具体组织部门负责落实。学校不承担相关经费开支,这对学校来讲是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25.如何创建优良评估风尚?

答:优良的评估风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求真——真建设,不弄虚作假;

务实——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常态——平常心,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简朴——尚勤俭,不铺张浪费;

为做到这几方面,审核评估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审核评估方案不分等级,淡化了功利性,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其次,教育部制定了“十不准 ”的评估工作要求以及专家工作规范。这些要求内容具体,操作性强,使评估工作纪律有章可循。

第三,审核评估相关政策文件、《学校自评报告》、《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审核评估报告》等,均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第四,审核评估工作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教育部委托评估专家委员会,监督检查参评学校和评估专家以及评估组织机构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检查评估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受理学校申诉并仲裁。教育部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估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做出严肃处理。

四、评估信息化

26.什么是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答:《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指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称简数据库)是按照教育部要求,为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按照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把高等学校与本科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形成系统化的、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集。

数据库数据项选取遵循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内在规律,涵盖教学投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数据群组。

数据库从实现方式上,分解成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教育经费、教学科研仪器、教学条件、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活动、科研情况、学科建设等九类数据。每类数据再分解为若干数据采集表,每个采集表包含若干数据采集项。

数据库是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学校建设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评估中心建立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库体现了四方面服务:服务于学校自身对教学工作常态监控,服务于政府宏观监控高等教育质量,服务于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于专家开展评估工作。

27.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审核评估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数据库本身既是教学评估制度的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审核评估中,全程为评 估考察提供基础辅助作用。

进校前,学校通过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全面系统梳理教学活动,完成数据信息积累,为撰写《自评报告》提供支撑材料。同时,学校的教学活动可在数据库中得到全方位、数字化的再现,学校不必再为接受评估准备大量的文字材料,有效减轻了学校迎评阶段的工作负担。专家则可以通过根据状态数据编制的《数据分析报告》,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确定考察重点、难点,使进校考察更有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数据库为专家提供了客观、系统的学校状态数据,专家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查询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获得对学校全面深入的了解,降低考察工作强度。同时,数据与实地考察相互映证,也为专家撰写评估报告提供了事实和数据依据,使专家的判断更加系统科学。

28.学校如何填报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答:教育部评估中心为落实教育部教高〔2011〕9 号文的要求,建立了周期性填报制度,组织全国有关高校完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并对参加审核评估高校提前进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学校在确定参加审核评估后,应按照要求在指定时间将数据上报至数据库系统。

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用在线填报系统,一般在接受评估前三个月上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该数据将主要用于教学评估。数据填报工作一般可在半个月内完成。在此期间,数据库将为学校开放数据填报功能,学校可以随时填写和修改数据内容。之后,该功能将关闭,学校不能再对数据进行修改,但仍可浏览和下载本校数据。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学校可向教育部评估中心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修改。

29.评估专家怎样使用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答:专家在评估期间,可使用教育部评估中心为专家个人开通的专门账户,登录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根据系统导航进入数据库系统,查看评估学校的原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数据包含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与建设、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学科建设与科研、校园文化等七大类。专家如果想深入了解学校在某方面的具体情况,可根据表格目录,点击进入,查看学校该方面的详细数据。

30.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什么作用?

答:《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评估专家在进校前了解和研究学校的主要材料。《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由评估中心以学校上报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编制,按照审核评估范围中的审核项目与要素,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测算,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转化成可供评估分析用的数据指标,为专家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采取了与审核项目一一对应的方式。报告分为六章,对应6项审核项目,例如审核项目的“3.教学资源”,直接对应《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第三章“教学资源”。《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每章内容由若干小节构成,各小节以数据和表格反映该审核项目下的不同要素,便于专家了解情况,定量分析。《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对审核要素的分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审核要点、数据分析和注释。专家在进校之前,可以先在评估管理信息系统中审阅《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研究每个审核要素下的数据指标分析和对应的审核要点,了解被评学校的基本状况和相关数据,之后再登录数据库,查看学校原始数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效率。

31.怎样使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答:审核评估采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基于网络运行的评估工作平台。是以高校信息、评估信息、专家信息为管理核心,以评估流程为管理主线,为评估过程中的各类用户,如评估组织部门、评估专家组成员和参评学校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与支持。

评估管理系统登录后,选择“审核评估”。该系统可以供学校、专家、项目管理员(秘书)三种用户使用。

学校通过评估管理系统可了解评估动态和上传评估材料。系统提供评估文件和相关表格的查看与下载。评估中,学校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自评报告、整改报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实习基地名单等资料。

专家通过评估管理系统可了解参评学校情况和安排考察活动。进校前,专家在系统上查看学校自评报告和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提交审读意见和考察计划;进校中,通过系统提交考察计划和调阅材料的通知;离校后,利用系统上传个人和专家组的审核评估报告。

项目管理员和秘书通过系统查看参评学校情况,协调专家组工作安排,对专家组和学校的工作进行衔接。

32.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部分指标内涵说明

⑴自然年指自然年度,即上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学年:指教育年度,即上年的9月1日至本年的8月31日。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⑵ 签订合作协议机构总数:指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法人机构的数量。不含学生实习协议的机构。学术机构:指学校与其他学术机构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签订的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数量。行业机构和企业:学校与行业机构或企业签订联合 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协议的行业机构或企业的数量。地方政府:指学校与地市级及以上政府签订的关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服务、经济合作等方面协议的政府数量。对于建在县级城市的学校,与县级政府签订的协议也可计入。

⑶ 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⑷ 双师型教师:指高等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①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②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⑸ 具有工程背景:指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方面的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

⑹ 具有行业背景:指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机构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导师类别:包含“博士、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硕士导师”、“无”。

⑺ 外聘教师:指聘请的国内、外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等的教师和退休教师(含本校退休教师)。聘期为一学期以上。

⑻ 管理人员类别:包括学生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质量监控人员、就业管理人员。其中,学生管理人员:校级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及校级学生管理机构(如学生 处、团委等)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院(系)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或支部副书记、副院长或系主任,及院(系)学生管理机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教学管理人员:校级教学管理人员指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指院(系、所)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秘书和教务员。教学质量监控人员:指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专职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人员。就业管理人员:指学校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和管理组织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单位号:教职工所属单位的管理编号。所属单位不在“表 1-3学校相关行政单位”、“表1-4 学校教学科研单位”范围内的,单位号请填写“000”,单位名称如实填写。

⑼ 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指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等工作,促进学校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机构。

⑽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指学年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门数。其中,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知识相关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⑾ 实验开出率:指学年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实验数与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个数的百分比。

⑿ 毕业综合训练: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所进行的专业综合训练环节。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

五、学校工作

33.为什么强调高校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答:强调学校建立自我评估制度的目的是:第一,学校的自我评估制度是我国高等学校“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本的评估形式。第二,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质量保障的主体,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的内在需要,而学校的自我评估制度是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今后学校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历年的质量报告将作为国家和有关专门机构开展学校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而学校自我评估的结论和内容是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的主要依据。

34.参评学校撰写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自评报告是学校自我评估结果的体现。它不仅反映参评学校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认识,也反映参评学校对审核评估的认识。审核评估中,学校的自评报告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审核评估的相关要求。具体来说,应体现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理念要到位,事实做支撑,优势须找准,问题要写透;二是“四度”为主线,项目不能少,要素不能丢,要点可综合。

这两方面说明自评报告应贵在精准、结论自证、画像要像并符合要求。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应以精准的语言,在8万字内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及取得的成效展示出来,对存在问题要分析透彻并达到三分之一的篇幅。自评报告所列事实要支撑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效,取得的成绩要客观真实,对存在问题不隐晦,能直面问题并能分析到位。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应有支撑数据,能反映出学校自身特有的特点。在具体撰写时,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来组织所有的审核评估项目和要素,对审核中的要点叙述不必面面俱到,可综合体现在要素中来反映。即审核评估报告的撰写不应以要素为基点,一般是以“四个度”为基本点来组织撰写。

35.学校应准备哪些评建工作材料?

答:学校评建工作材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档案、支撑材料和专家评估案头材料。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见证”。例如试卷及试卷分析、毕业论文及成绩汇总、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形成的材料等。评估时无需对教学档案做特定的整理,应保持其原始性,并存放于制度规定的地方。支撑材料是为自评报告提供支撑作用的材料,目的是为自身所说、所做的提供证明,带有评估的“时效性”。支撑材料应客观、真实,要少而精。

案头材料是为方便专家进校考察工作而做的引导性材料。它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校各类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和实训基地等的目录及所在位置,如学校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单位等。另一类是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目录,如校历、当周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毕业论文和试卷清单目录、人才培养方案等。案头材料应以准确、合理、方便为准则。

36.学校接待评估专家需注意哪些事项?

答:学校的接待工作应本着节俭、方便、务实的要求。

专家接送应事先与专家组秘书或项目管理员取得联系,按照评估“十不准”的要求,安排校领导到机场、车站迎送专家。在车辆安排时,应简朴务实,以合乘车辆为主。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欢迎仪式。

专家驻地是专家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应选择便于专家考察活动,具备基本住宿条件的校内宾馆或招待所作为专家驻地。不具备住宿条件的学校,可就近选择四星级及以下的宾馆为专家驻地。宾馆内需安排专家工作、查阅资料的会议室。专家住房内的物品,应在宾馆原有生活用品的基础上,配置计算机等工作和办公用品,保证专家的工作需要。

专家用餐以自助餐、工作套餐为主,按评估“十不准”的要求,禁止任何形式的宴请。

37.参评学校应以怎样的心态做好审核评估工作?

答:学校在评估过程中应把握好两个心态,一是“平常心、正常态”;二是“学习心、开放态”。学校评估过程应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要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自我评估的过程,处理好评估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评估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使学校的评建工作能融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中,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要以“学习心、开放态”对待专家评估考察,敞开胸怀,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与评估专家平等交流,坦诚交换意见,共同探讨现存问题,为专家提供各种所需信息。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工作,配合好专家的考察活动。认真贯彻评估纪律,努力营造评估工作的优良风尚。专家考察结束后,学校应以积极务实的心态做好整改工作。

38.学校怎样做好整改工作?

答:整改是审核评估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估专家组在完成进校考察工作后,学校要对专家反馈会上的信息及时整理、分析。正确、客观地理解专家的意见建议,为整改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打好基础。在接到评估专家组的审核评估报告后,学校要认真研读该报告,并以此作为整改提高的主要依据,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部署落实整改任务,做到认真研究、扎实改进、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整改结束后,应对整改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效等进行总结,形成整改工作报告,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时,准备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改工作检查。

六、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为了准确把握审核内容中各个项目及要素的内涵,每个审核要素设计若干引导性问题。这些引导性问题一般围绕学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问题何在?如何改进?”等五个方面展开。既包括定性内容,也包括大量数据。数据应是学校近三年(以学校自评年度为准)的年度数据。引导性问题不具有限定性,可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特色,选择不同的引导性问题。

1.定位与目标

1.1 办学定位

⑴ 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⑵ 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⑶ 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 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1.2 培养目标

⑷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

⑸ 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⑹ 教师和学生是否熟知培养目标, 并清楚自己从事的活动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

⑺ 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其制定(修订) 、执行、评价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3 教学中心地位

⑻ 学校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⑼ 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教学的?

⑽ 学校在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⑾ 学校是如何确保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的?

 

⑿ 教师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⒀ 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和本科教学的?

2.师资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⒁ 学校的生师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⒂ 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⒃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⒄ 聘请兼职(境内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

⒅ 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

问题?如何改进?

⒆ 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教学倾斜?

2.2 教育教学水平

(20)学校主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如何?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21)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及分类管理考核办法?效果如何?

(22)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3)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效果如何?

(24)教师能否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3 教师教学投入

(25)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如何?

(26)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如何?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级以上教立项课题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27)教师是如何发挥好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者作用的?

(28)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29)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30)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1)学校是否设置了类似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专门机构,为教师教学提供咨询、服务与帮助?效果如何?

(32)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效果如何?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多少?

(33)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

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34)学校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35)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学校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将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

(36)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

(37)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2 教学设施

(38)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要求?

(39)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

何?利用率如何?

(40)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1)校园网等现代教学环境的投入与建设情况如何?能否满足教学需要?

(42)学校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43)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健全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如何改进?

(44)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45)新建专业的建设成效如何?学校如何充分保障新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46)学校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 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

(47)学校的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评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

3.4 课程资源

(48)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49)学校课程总量有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要?

(50)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是多少?

(51)学校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5 社会资源

(52)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53)学校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效果如何?

(54)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55)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校友捐赠有多少?

4.培养过程

4.1 教学改革

(56)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57)学校是如何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效果如何?

(58)学校在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59)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2 课堂教学

(60)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

(61)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62)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

(63)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方面有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64)学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4.3 实践教学

(65)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效果如何?

(66)学校是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条件与资源能否达到教学要求?

(67)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如何?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68)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的?

(69)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的?近3年参加省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与抽检情况如何?

(70)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4.4 第二课堂

(71)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72)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

(73)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生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成效如何?

(74)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及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学生发展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

(75)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 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

(76)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如何?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是否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

(77)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

(78)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

(79)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该体系的运行情况如何?

(80)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效果如何?

(81)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学生指导与帮扶工作?效果如何?

(82)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83)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84)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

(85)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86)学校是否形成了浓郁的学习风气?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诚实守信,考试违纪、抄袭作业等现象不断减少?

(87)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学习效果如何?

(88)近三年学校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

(89)学校是否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90)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4 就业与发展

(91)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近 3 年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92)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

(93)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例如:生源质量、在校学生学习状况、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等)的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制度?

(94)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

(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96)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97)创业课程开设情况、创业基地建设情况、毕业生创业及发展情况?

6.质量保障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8)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

(99)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结构怎样?

(100)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

(101)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域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

(102)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2 质量监测

(103)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104)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和专业评估制度?效果如何?

(105)学校是否形成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全员参与质量监测的良好氛围?

(106)学校在质量监测与控制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

(107)学校是否按教育部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8)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109)学校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

(110)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4 质量改进

(111)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112)学校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

(113)学校在质量改进中对已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改进?效果如何?

(114)学校教师是否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改进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115)学校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特色项目

(116)学校的特色有哪些?

(117)全校师生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学校特色的?

(118)毕业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各方是如何评价学校特色的?

(119)学校在凝练特色、保持特色和不断改进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效果如何?

七、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与形式

专家进校后的工作是对参评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与重点考察。专家进校的考察方式主要有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察走访、座谈会、文卷审阅等。

1.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获取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访谈形式上以一对一访谈为主。

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离退休人员。

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四个度”进行。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2.听课看课

听课看课目的是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状态,学生的听课状态,教材的选用,师生互动情况,实验情况,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及效果等。听课看课的方式、时间可由专家灵活掌握,可能听一节完整的课,也可能只听10分钟,还可能专家不进教室,查看学生到课、学习状态、教师教态等内容。一般每位专家听课门数不少于3门。

3.走访考察

走访是指对校内教学单位、职能部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的考察,着重看学校的中层、基层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是否能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保障,是否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考察特指专家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网络中心等)能否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食堂、宿舍等学生生活设施能否满足学生生活需要进行的考察。专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考察场所。

4.座谈会

主要通过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学科及专业带头人座谈会,了解、印证学校自评报告相关内容,考察学校的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深入人心。

5.文卷审阅

文卷审阅是对教学文档、支撑材料、毕业 设计(论文)、试卷等材料、人才培养方案的查阅。

每位专家须调阅2个以上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3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查阅,主要考察选题来源、结合社会实际选题比例、

指导教师资格和指导质量、答辩过程和环节、过程管理、论文质量等。对于试卷则是重点查阅试卷的出题质量、试卷分析、成绩是否呈正态分布等方面,以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水平。

 

 

附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 项目

审核 要素

审核 要点

 

 

 

 

 

 

 

 

1. 定  与 目标

 

1.1  学定位

⑴学校办学方向、办学 定位及确定依据

⑵办学定位在学校发 展规划中的体现

 

1.2  养目标

⑴学校人才培养总目 标及确定依据

⑵专业培养目标、标准 及确定依据

 

 

1.3  学中心 地位

⑴落实学校人才培养 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⑵教学中心地位的体 现与效果

⑶科学研究、社会服 务、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人才 培养措施与成效

 

 

 

⑷学校领导对本科教 学的重视程度

 

 

 

 

 

 

 

 

 

2.师 资队 

2.1  量与结 构

⑴教师队伍的数量与 结构

⑵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及发展态势

2.2  育教学 水平

⑴专任教师的专业水 平与教学能力

⑵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措施与效果

2.3  师教学 投入

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 生上课情况

⑵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2.4  师发展 与服务

⑴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⑵服务教师职业生涯 发展的政策措施

⑶专业带头人和中青

 

 

 

 

 

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与效果

 

 

 

 

 

 

 

 

 

3.教 学资 

 

 

3.1  学经费

⑴教学经费投入及保 障机制

⑵学校教学经费年度 变化情况

⑶教学经费分配方式、 比例及使用效益

 

 

3.2  学设施

⑴教学设施满足教学 需要情况

⑵教学、科研设施的开 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⑶教学信息化条件及 资源建设

3.3  业设置 与培养 方案

⑴专业建设规划与执 

⑵专业设置与结构调 

⑶优势专业与新专业

 

 

 

 

 

建设

⑷培养方案的制定、执

行与调整

 

3.4  程资源

⑴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⑵课程的数量、结构及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⑶教材建设与选用

 

3.5  会资源

⑴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的措施与效果

⑵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⑶社会捐赠情况

 

 

 

4.培 养过 

 

 

 

 

4.1  学改革

⑴教学改革的总体思 路及政策措施

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⑶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⑷教学改革成果及推 广应用

 

 

 

 

 

 

 

 

4.2  堂教学

⑴课程教学大纲 的制 订与执行

⑵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 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⑶教师教学方法,学生 学习方式

⑷考试考核的方式方 法及管理

 

 

4.3  践教学

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⑵实验教学与实验室 开放情况

⑶实 习实训、社会实 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 实及效果

 

 

4.4  二课堂

⑴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建设与保障措施

⑵社 团建设与校 园文 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⑶学生国内外交流学 习情况

 

 

 

 

 

 

 

 

 

 

 

 

 

5.学 生发 

5.1  生及生 源情况

⑴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⑵各专业生源数量及 特征

 

 

5.2  生指导 与服务

⑴学生指导与服务的 内容及效果

⑵学生指导与服务的 组织与条件保障

⑶学生对指导与服务 的评价

 

 

5.3  风与学 习效果

⑴学风建设的措施与 效果

⑵学生学业成绩及综 合素质表现

⑶学生对自我学 习与 成长的满意度

5.4  业与发 展

⑴毕业生就业率与职 业发展情况

⑵毕业生创业情况

 

 

 

 

 

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 评价

 

 

 

 

 

 

 

 

 

6.质

量保

 

 

6.1  学质量 保障体 

⑴质量标准建设

⑵学校质量保障模式 及体系结构

⑶质量保障体系 的组 织、制度建设

⑷教学质量管理 队伍 建设

 

6.2  量监控

⑴自我评估及质量监 控的内容与方式

⑵自我评估及质量监 控的实施效果

 

 

6.3  量信息 及利用

⑴校 内教学状态数据 库建设情况

⑵质量信息统计、分 析、反馈机制

⑶质量信息公开及年 度质量报告

 

 

 

 

 

6.4  量改进

⑴质量改进的途径与 方法

⑵质量改进的效果与 评价

7.   项 目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上一篇:下一篇:

关闭